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

时间:2024-07-16 10:36:25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现从教法、学法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学生

二年级,全盲3人、低视生5人,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对音乐的理解知识水平不同,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学生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强,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强的学生。

2、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

3、对音乐感悟能力较弱,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弱的学生。

音乐欣赏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解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1、教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三、说设计理念

一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三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四、说教法

这是一首摇篮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

对音乐感悟能力弱,对音乐理解程度弱的学生,通过儿歌形式,使其理解音乐内容。

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音乐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通过故事点缀,引导学生集体研究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全盲生,通过分段欣赏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来理解歌曲。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低视生,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深刻理解歌曲内容。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录音机播放音乐,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说、演、等活动,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对摇篮曲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六、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设疑激趣的方法。

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房子里有个住着一个小宝宝和他的妈妈,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新课讲解:

(1)展示课件,讲述故事。

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小故事,勾起学生对童年时的回忆。然后通过教师充当妈妈与孩子一起在音乐声中回忆童年时的感觉,通过互动,开打孩子们的心门,以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后面的学唱歌曲﹑体验亲情作好准备。

(2)根据讲授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融合的运用能力。在学生总结出以后,然后师生共同再来理解一遍,低视生通过看课件,全盲生通过教师讲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学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视障生由于生理缺陷,在他们的头脑中很难形成动作形体概念,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要求他们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动作表现,只需要他们把那种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边听音乐边表演。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同时能大胆发挥想象,做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动作,通过动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对于低视生让他们通过看课件及对歌曲的理解,创遍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其与歌曲的情节相融合,更深刻的体味歌曲内涵。

(5)复听歌曲一遍

让学生仔细的听乐曲,感受乐曲所带给的独特感受,让他们融入到乐曲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七、课堂小结

感谢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父母;感谢为我们而操劳的父母……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了,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我们的父母吧!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一个展示、锻炼、积累、提高的机会,我执教的是第五册第五课的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体现出夜晚的宁静,给人恬静、温柔的感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情感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在整体设计上,我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无论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都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摇篮曲的导入——学唱歌曲——拓展激情——结束延续,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感受、创造、表现音乐的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会爱与被爱,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比如回忆摇篮曲、示范唱妈妈的歌、欣赏《母亲》、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就连课的结束我也选择让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愉快地走出教室,围绕课题而展开,学生也始终保持一种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和练习法。比如,歌曲教学我采用听唱法为主学习歌曲。运用和整合了多媒体技术,开始部分借助播放MTV《妈妈格桑拉》,用一幅温馨、甜蜜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通过回忆摇篮曲,说摇篮曲的特点,唱摇篮曲,从视觉、听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感受这种温馨与甜蜜,初步的感受妈妈的爱,并通过问题唤起学生对童年和妈妈的回忆,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及夜晚宁静的气氛,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自然地走入本课的学习环境。在难点节奏的解决上,我避免了生硬枯燥的引导,而是采用设问,在宁静的、静悄悄的气氛中很自然地出示切分节奏,读一读,拍一拍,这样做,既解决了切分节奏这个难点,又为歌曲的演唱做了铺垫。我还特别注重教师的范唱。范唱了歌曲旋律,直接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切分节奏,我的表现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在最后的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有关妈妈的歌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起以往仅仅播放音乐带要生动形象的多,这样对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帮助。在拓展环节,我给学生介绍并范唱了4首关于“唱给妈妈的歌”,不仅丰富了音乐知识同时也增长了歌曲的信息量。在欣赏了《母亲》这首歌,我看到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感情也特别真挚,他们在深深的回忆中体会妈妈的爱,让音乐将这份爱扩大、升华,把整节课推向了一个情感高潮。

我感觉遗憾的是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比如学唱环节,学生唱得时间可以多一点,唱的形式多样丰富一点;还有创编活动教师引导的教学语言可以再优化一点,表演可以更到位点,这样效果会更好。

古人云:“学而常思之,行而长践之,之所以进步也”。我想作为年轻的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做到琴不离手,曲不离口,以上是我的点滴反思,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五册第五课表演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了解歌曲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正确的速度,柔美圆润的声音,完整、准确、深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歌曲宁静的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旋律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并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心中有爱”的人。

二、教材分析: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2/4拍,徵调式,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通过“八度大跳”、“切分节奏”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MU”音的运用更是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使人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深情的演唱来表现对妈妈的爱;

2、教学难点: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深蓝色窗帘,竖笛。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亲爱的孩子们,请伸出你的双手,和老师一起捧起一颗“感恩的心”(教师演唱并带领学生做手语。

设计意图:这里的律动《感恩的心》高潮部分为整个的教学做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进行深情的道白:“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人间?是谁,用爱把我们温暖?是谁,哺育我们健康成长?是谁,给了我们温馨的家园?”学生会答:“是妈妈”。紧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妈妈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下来进入对话:“孩子们,从出生到现在,妈妈为我们做过的太多太多,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在这里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那有一个给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她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导入这一部分,我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妈妈的爱,我想,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应该是最好的“激情”方式,而谈话法的运用又巧妙地为聆听设下了伏笔。

(三)新歌教学:

1、初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看一看为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都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吧!”课件出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在欣赏前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来把听到的看到的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生动吧!”(初听后让学生来讲一讲歌曲讲述的故事,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对歌曲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复听:“多么美好的故事,多么动人的旋律,请听老师来演唱歌曲,感受一下老师是用怎样的速度、节拍来表现歌曲的轻柔和宁静的吧!请大家用身体的律动来配合老师!”

设计意图: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教师的演唱和学生的律动更能使师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哼唱旋律:“那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大家轻轻地走进妈妈的房间,用最轻柔的声音来为妈妈哼唱摇篮曲吧!嘘,可别吵醒了妈妈啊!”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设的情境主要是控制学生哼唱的音量与情绪的把握,歌曲情绪的把握应该从一开始接触唱就注意引导情绪的处理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单纯是放在歌曲处理的部分来完成的。)

4、歌词朗诵:“我们把最动听的曲子唱给了妈妈,那让我们把最动情的朗诵也送给送给妈妈吧!”教师带着学生在伴奏下按节奏朗诵歌词。

设计意图: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是为了情感的延续,也是为下面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5、填词演唱:“下面就让我们把心中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吧!”(学生随琴填词演唱,学唱的过程学生是主人,在这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唱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可以在需要指导的部分加上提示的动作或符号、

6、完整演唱:音乐起,教师加入独白:“妈妈,我想您一定很累很累,不然为什么睡得如此香甜,夜已深,我要为您唱首摇篮曲!”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加入的一段深情的独白,一下子就会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自然地进行深情的演唱,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整个的歌曲学唱的部分,从感知歌曲到感受旋律,再到演唱,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被爱感动,为爱歌唱!

(四)情景表演:

“孩子们,夜深了,听,妈妈的房间好静好静,(小声地呼唤)妈妈,妈妈……(做推门的动作)

设计意图:歌曲唱会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是情景表演活动,为避免孩子对同龄人扮演妈妈产生不认同感,妈妈就由老师一个人来扮演,孩子分成若干组,进行排练,然后再一组组地进行表演,这里用深蓝色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窗帘来渲染气氛,每一组表演的时候由其它小组来伴唱,这样不仅巩固了歌曲的演唱,最主要的是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比较难的即兴创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一个小秘密,今天老师为天下所有的妈妈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演奏竖笛)那你们有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妈妈呢?(学生汇报,选取在课堂可以完成的展示给大家,其余的作为课外延伸课下完成)

(五)拓展延伸:“亲爱的孩子们,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拓展,是学生对妈妈的爱得到一种升华,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回报,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六)结束全课:

做《感恩的心》手语离开教室。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