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开题报告

阅读名著开题报告

时间:2024-07-16 10:30:51
阅读名著开题报告

阅读名著开题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名著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名著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问题。对文本的阅读,处于浅阅读阶段,一如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节的波澜、跌宕起伏,让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较多,从而多些生活谈资;再者获得些心中有却不甚明朗的理性认识,殊不知这些理性认识是很廉价的。而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构思技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比较专业的阅读要求,学生们表示没有想过。显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较低层次的,没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阅读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课外阅读的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既训练思维,增长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养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对某一现象是怎样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样想的,把握他的思维脉搏,学习别人的思维。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从而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我们要感受作者所刻画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终用思想养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针对以上情况,我、周秀华、曾岚岚三位教师确立本课题并在所任班级实施,期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提中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新难题,因此,加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据了解,我校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这一要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少,方法有待提高,为此,在学校教研室指导下,与学生讨论后开展此项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积极性。对初中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其特点或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或使研究性课程呈现出多层面的开放性,或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在我国从教育文化积淀和现实条件来看,实施研究性学习既是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又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国,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中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

(四)创新之处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解读,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诠释书中的故事,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表演、提问以及课后的总结,读后感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老师的讲堂变成了学生的发言堂,教师退居幕后,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了改变,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极大增强了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体验这种阅读方法的益处。

2、关于名著阅读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名人传》《格列弗游记》《傅雷家书》等中外著名小说以及鲁迅冰心等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名家散文名著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研究之日起,针对参加试验班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教师 ……此处隐藏3038个字……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1、实施“阅读古典名著”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我们通过“名著知识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阅读古典名著”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①每日: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

②每周:每周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③每月:要求课题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名著阅读的专题讲座 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

④每学期: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摘录笔记、研究优秀小论文展、 制作嫩江农场中学‘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研究性学习交流在线”网站,按月更换内容 )

开展“阅读古典名著”,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内化品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2、营造语文课堂的古典文化氛围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古典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古典文化”应有的品味与魅力。

(1)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典名著人物的画像和名言警句,在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古典名著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

③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名著。

(2)挖掘教材的内涵

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名著信息。

②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③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④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境界。

(3)名著阅读与探索“三六一”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1)开发《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校本课程

本课程结合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具体操作如下:

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课题组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时间及形式的安排、课程评价的方法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创建‘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专题网站

在网页中,学生可以从网站中找到有关许多资料,并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声音等资料都汇集到一起,通过对资料的整理、重组和内化,将研究成果制作成网页,然后将网页汇集到一起制作一个网站 “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研究交流在线”。实现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举办语文学习沙龙

每月举办了一次语文学习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得读书知己。全班同学首先分组交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然后每组选出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为了促进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受益,训练思维,我们可在交流会上设立专题引发讨论,引起争鸣。如“如何看待中国封建文化”等。通过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作品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七、研究工作的步骤及成果形式:

准备阶段 20xx、9—10月: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第一阶段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开始实施课题:

①20xx年10月:A)课题开题;B)“古典名著知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整理教材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C)创建网站。

②20xx年1月——20xx年3月: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方案;C)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一个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D)初步拟定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xx年3——5月:开始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①20xx年3月:A)开始实施“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经典工程;B)编撰并使用《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校本课程(七年级);

②20xx年4——5月:A)开展语文实践活动;B)举行教学新模式”展示课;

③20xx年6月——7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 20xx年8月——12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①20xx年8月——9月:A)编撰《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校本课程(六年级);B)开展暑期语文实践活动。

②20xx年10月——11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方法同上)

③20xx年12月: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报告、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案例集、调查报告、语文活动方案集、学生成果(习作、网页、小论文等)、网站、课件、录像等。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顾问:李艳杰、王远新、蒋敏(提供信息,指导帮助)

组长:汪雪冬(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教材 、资料汇总执笔)

成员与分工:

黄丽丽(校本课程汇编、负责研究、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主创嫩江农场中学‘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研究交流在线”网站。)

周莉莉(负责“课堂模式”的构建与研究、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及汇编,共建嫩江农场中学‘语文与古典名著学习’研究交流在线”网站。)

王伟(负责校本课程汇编、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策划、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网站共建者)

李春辉(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课堂案例撰写、校本课程汇编、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网站共建人)

付春玲(校本课程汇编、语文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

高鸿、赵艳敏(课堂案例撰写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

《阅读名著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